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探秘大丙山】揭开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古茶园里的茶故事(云县茶区——大丙山)

2023-08-10 09:42 分类: 茶叶知识 阅读:358
 
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的大丙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这里的大丙山自然村隶属于勐勐镇南宋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距离镇政府30公里,距离南宋村委会10公里。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

7℃,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一、古茶树群落: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

大丙山保护区在漫湾镇和茂兰镇之间,靠近茂兰镇的大丙山保护区中有1500余亩的野生古茶树;其中大丙山保护区包含了漫湾镇的白莺山、酒房、黑桃林、草籽、新村等村寨;还有茂兰镇的哨街、旧村、温平、丙令、转水河等都在这个区域内。该区域属于国有林和集体林,面积约一万亩左右,大约有3300亩的栽培型古茶树,树株约有几万株;其中以漫湾镇白莺山村、茂兰镇哨街村的古茶树为最多。最著名的是漫湾镇白莺山古茶树群落,古茶树分布于漫湾镇白莺山村委会周围,该区域海拔2217m,古树茶株高达5m的有500株以上,400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160余株,总占地810亩左右。

二、白莺山古茶园:茶园里的茶故事

在白莺山古茶园,36个自然村镶嵌在千亩古茶园中。村中有古茶,村边种古茶,田边地角皆古茶,满山遍野是古茶,树型巨大,枝叶茂盛。古茶树类型多、规模大、栽培时间长,显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是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是开展茶树起源与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白莺山茶树资源十分丰富,在本地人的划分上,茶分为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条子茶、白芽子茶、红芽口茶、柳叶茶、藤子茶、勐库茶等。本山茶应属于驯化型茶,而白芽子茶、红芽口茶等是以群体种中的芽色、叶型不同而得名,二嘎子茶因其特征介于本山茶和栽培型之间而得名,二嘎子茶和黑条子茶根据条索、滋味、茶香等综合判断,有可能是野生型或驯化型与栽培型的杂交,白莺山茶树资源和品种丰富,是天然的茶树基因库。

三、大丙山古树茶的特点:茶中珍品

大丙山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南宋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位于勐勐镇东南边,距离镇政府30公里,距离南宋村委会10公里。国土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大丙山古树茶是大丙山茶区的代表品种,具有以下特点:外观条索紧结、苗峰壮硕、色泽墨绿、白毫显露;香气果蜜香浓郁、香气强劲、挂杯香持久;汤色金黄透亮、油润有光泽、茶汤滋味苦涩均衡,入口香气足,苦涩味稍重,但入口能很快化掉,苦化为甘,生津明显,茶汤香柔,耐冲泡,叶底肥嫩。

总结:

大丙山自然村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勐镇南宋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该地区的大丙山保护区有1500余亩的野生古茶树,其中以漫湾镇白莺山村、茂兰镇哨街村的古茶树为最多。古茶树群落展示了茶树从野生型到栽培型的进化过程,是茶叶栽培史的缩影,也是茶树起源的历史见证。白莺山古茶园里的茶树品种丰富,茶分为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条子茶、白芽子茶、红芽口茶、柳叶茶、藤子茶、勐库茶等。大丙山古树茶具有外观条索紧结、苗峰壮硕、色泽墨绿、白毫显露;香气果蜜香浓郁、香气强劲、挂杯香持久的特点。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小红书种草】铁壶除锈妙招让你的茶具重焕

【美食达人教你做酸辣柠檬鸡爪,口感绝佳,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暂无相关内容

关注我们

    二维码

文章标签

< > Popup Image
返回顶部